图书介绍
▌大连出版社出版
《跟着课本去旅行》晓晴 著
▌作者简介
晓晴
《跟着课本去旅行》/作者
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副会长
中国景区协会乡村旅游促进会指定合作单位/专家
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认定委员会/ 专家
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测评委员会/专家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岗位技能培训专家库成员
全国高校教材、北师大出版社《研学旅行指导师教程》主编
全国高校教材、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运营与服务》主编
北京游课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多年来,晓晴老师坚持文旅与教育跨界融合,是研究性学习及实践教育领域的带头人,推动引领研学旅行行业发展;
她创立的研学课程12模块课程体系,是教育创新与文旅融合的行业典范;
她率先在全国开展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培训及落地观摩,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研学基地(营地)标准化建设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创建指导及认定专家、多所高校“研学旅行”专业客座教授、大型文旅活动策划人;
她编著的书籍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芒果TV分别以《跟着课本去旅行》为主线拍摄纪录片及综艺节目;《跟着课本去旅行》系列研学产品深受学生与家长的欢迎。
读者荐文
旅行,让素质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
——读《晓晴视界》专栏有感
闲来翻阅《新商报》,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教育专栏。栏目作者叫晓晴视界,她从女儿的童年开始,有计划地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景点做为旅行目的地,为女儿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旅途风光。
晓晴老师这一列的作品让同样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产生了共鸣。随着笔者优美的文笔,我不但领略到各地的秀美景色和风土人情,同时对作者和女儿那种流露于内心的真实感受,自己内心也有微微的触动,其中的提纯的观点更引发了我的深思。对于教育,晓晴老师有其独到见解,她认为旅行,是孩子获得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成长的重要途径。陶行知老先生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要想求真,就不能只执着于课堂,执着于书本,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我想,晓晴老师是在真正的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我有很多学生的家长,显然意识到了旅行的意义,期望孩子能在旅行中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放松心情。于是精心安排,提前“灌输”相关历史地理知识,并强制要求写旅行日记等等。回来之后与我交流,说收效甚微,孩子不仅没有收获,反而对出游有了抵触情绪。我也一直没有合适的建议,但看了晓晴老师的文章后,关于旅行,关于教育,我有了许多全新的认识。
首先,晓晴老师和女儿的每一次出行,都是有针对性的。女儿喜欢秦汉史,那就去兵马俑,一睹大国遗风;女儿向往高原净土,那就去西藏古城,接受佛法禅意的洗礼;女儿喜欢《道德经》,那就去三门峡,与圣人先哲隔空对话……这些地方都曾出现在语文课本里,孩子对它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不至于完全陌生,从而提不起兴趣。孩子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去了解,去发掘。
其次,晓晴老师善于将历史人文和大自然相结合,赋予每一处自然风物深厚的文化底蕴引导女儿去感受这些的存在。无论是漫山遍野的红枫叶还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她都让它们好像是从诗词里从历史里穿越而来。旅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在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被熏陶出了高尚优雅的情操。
较后,晓晴老师很注重孩子在旅行中的参与感。在张家界旅行时,她将“财务大权”交到女儿手中,女儿从出行装备之齐全到路线规划之严谨以及在旅途中对家人的照顾之体贴无一不让晓晴老师惊喜。她说:“给孩子机会,你会发现自己会被他们像你对他一样的关心、照顾且体谅着,那一刻,你能感受到自己是正被孩子爱着且时刻放在心上的。”
看完《跟着课本去旅行》我才领悟到了在旅行中做教育的真正内涵: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适当放手,给孩子一定的“主导权”。这样才是有意义有深度有价值的旅行。
很有幸能在图书出版前就较先阅读到晓晴老师这样一本贴合实际的教育读物,教育领域需要时时有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才能保持它的真实性。
北京游课教育董事/雨露
2016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