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话题

创建圈子

青葱汇教育商城

成长路上我为祖国喝彩

成长路上我为祖国喝彩 四年级。作文800字   祖国,你的飞速发展让全世界为你喝彩!   我国是一个有精神的国家,是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用自己的行动铸成的。我国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祖国前进的步伐震撼人心,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奋勇拼搏,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为奥运会辉煌贡献了力量。神州七号成功发射圆了我们几代中国人民的“飞天梦”。而我们在雪灾、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不畏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就是中国风采吗!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更加证明了国家的强大,我虽然没亲眼目睹,但从电视报道和画面中还是让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我为是中国人而自豪,中国也漂亮的走向世界。   记得那场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特大地震,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近千万人受灾,房屋被毁,和蔼的温家宝爷爷去到那里现场关注救援活动,警察叔叔几天几夜没合眼,奔波在抢救第一线。全国人民迅速的捐款捐物,用最快的速度为那里建起了安全房和学校。我哪次也是从学校飞奔回家和妈妈要了50元钱,不由妈妈问原因只和妈妈说了一句“我要救小朋友”就跑回学校。爱心传遍了中国大地,我为祖国喝彩!   我生活的城市---长治,一座座高楼大厦跋地而起,像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各类汽车在上面飞奔。城市到处绿树成阴,鸟语花香。晨练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公交车内礼貌行为到处可见,这不就是祖国成长的见证吗!   我们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在为我们无私的奉献,在家里现代电器一应俱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我们太幸福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过富、少年强则过强,我们肩负的任务就是要将中国精神代代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为祖国做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我不禁呐喊中国“加油”!中国我爱你!   

694 阅读 0 评论2017-12-28

别催了,孩子快失去我们了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 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 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 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 小时候吃饭, 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 出去玩的时候, 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 快点吃,快点走,快点做作业, 甚至还有快点玩…… 同样是这个孩子, 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 大一些了,又要他快…… 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 也许, 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 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 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 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 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 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 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02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 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 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 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 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 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 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 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 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 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 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 多快才算快啊?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 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04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 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 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 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 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 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 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 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 因为他会觉得, “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 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赢了,做自己了, 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 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 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但是没办法, 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 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 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 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 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 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 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 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 892 阅读 0 评论2017-12-28
    热门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