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话题

创建圈子

青葱汇教育商城
别催了,孩子快失去我们了
小龙人
大部分的父母可能都有催促过孩子,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
我们会对孩子说:“快点快点快点!”

为什么要接连说那么多“快点”?
似乎一个“快点”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着急,
但是孩子也没有快起来呀。

有位网友在微博说:

小时候吃饭,
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慢吃;

出去玩的时候,
听到大人说得最多的是,慢点走、别跑。

但是稍大一些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
快点吃,快点走,快点做作业,
甚至还有快点玩……


同样是这个孩子,
小的时候,父母要他慢,
大一些了,又要他快……
孩子会困惑到底是要快还是要慢?



也许,
是我们成年人太过注重孩子在我们眼里的样子,
而没有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

当孩子没有成为父母眼里的样子,
孩子的行为,可能就成了父母眼中的问题行为,
甚至,因为长期处于父母的投射下,
孩子的行为就真的演变成了问题行为。

当我们太过注意孩子的问题行为,
觉得有问题就需要修正,
但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02


大人们总是会希望
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

孩子吃饭吃得慢的时候,
有些家长忍受不了,于是拿起勺子给孩子喂饭。

和孩子一起逛动物园,孩子还在看着这个动物,
家长就催促说看了很久了,该往下一个景点走了。

父母之所以不停地催促孩子快点,
正是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的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所以父母必须处于主动地位,
要求孩子跟着成年人的节奏走,
却不曾想过,这样会打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是不一样的,
这有明显的生理差别、智力认知差别。

孩子很难达到成年人眼中的快,
而且这个快是个主观题,
爸爸和妈妈的标准不一样,
妈妈这次和上次的标准又不一样,
多快才算快啊?

孩子没有办法认识到,
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难变快。




04

家长的介入,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被削弱。

原本孩子只是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因为父母的介入,
孩子的重点就不是在做好事情上面了,
而是变成了找寻自我的内在斗争:
是自我功能被父母外包,
还是为自我权利去做斗争?

如果“快”是你的,那“慢”就是我的,
磨蹭的孩子,通过时间上的延长,
来拓展和确认自我范围,
于是,孩子就变得越来越慢,
因为他会觉得,
“慢”才是他自己,快的都是父母。

但是,在这场斗争中,
孩子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不如意的。

赢了,做自己了,
就变成是一个磨蹭的人,
因为认同了家长的投射,
不由自主的成为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但是没办法,
只有这样能和父母区别开来,
他们是他们,自己是自己。

败了,不做自己,听父母的,
就有种自我边界被侵占了感觉,
就算是“快”,也是被他人要求以后达到的。

所以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
要么学会了取悦他人,
学会了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
要么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
感到自己是不好的,认为不好的才是自己。
这都容易让孩子丧失真实的自我。
2017年12月28日
全部评论
评论图片:评论
热门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