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说明
什么是“美”
中国造字是带有特定的含意的,何为“美”?我国作为农耕民族,“羊大”为美。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成果的感性显现,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实际上,“美”和“美的本质”可以从下列四种解释去理解:
在观赏石领域,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人对石的认知和感悟,如果无“石”这个客观对象和载体,美则是空泛和无从谈起的。
观赏石和文物的区别
观赏石
观赏石是石,是自然50—60亿年的造化,它历经天出、地出、水出、人出的过程,在“人出”以后由于人的欣赏而赋予了它文化的特征和人文的理解。
文物
文物是我们的先辈们用自然的石头、木头等载体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其价值在于先辈对自然物所赋予的艺术生命,还有作品存续多年后仍然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先人的远逝,文物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遗存”,因此,我们应当明确的了解观赏石不等于文物,以玉为例:玉有“观赏性”和“文物性”两重价值,“玉器不怕新,质地较重要”!说的是其自然属性的观赏性比出自哪朝哪代的匠人之手的文物性重要,因为后者只是说明它来到人手上的时间。
奇石具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奇石是大自然六、七十亿年造化的产物,与地球同在;不可否认大自然这位能工巧匠创造了许多人类不可企及的美,自然天成的石头就是众美中的一员;然而,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利用这些自然的艺术品作为人与人之间传情达意的文化载体,让它来体现人们真正要推崇的艺术美,来表达人类内心对美的本源追求和精神境界。因此,奇石欣赏是跨越了奇石本身的自然美、进入人类视线以后的社会美、以及登堂入室的艺术美,亦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三个境界的审美对象。
以“石”为媒,熔观赏、求知、求趣、求乐于一炉,借奇石的欣赏,进行审美入门教育,带领参与者步入美的境界,为你开启爱美识美之门,诚挚地欢迎你。
因为有爱,我们与你同行;因为参与,你的明天将会与众不同!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一种对事物赏心悦目的认识,美是抽象的,本次研学行以柳州奇石馆现场参观为形式,结合奇石欣赏来解读“什么是美”这个永恒的主题。
通过对“柳州梦之馆”——柳州奇石馆的参观学习,在资深奇石老师的解说下,启迪参与者心智,注入美学概念,助推美的理解;同时,在奇石艺术殿堂中,感受美的存在,得到美的濡染,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美的种子,让他们从读懂自然到热爱自然,拥有懂得“美”的健康人生。
9:00
集合
地点:马鹿山奇石馆门口
内容:初识奇石馆
9:30
关于“美”的思量
地点:展馆前大堂
内容:古字溯源,何以为“美”
10:00
观赏石与文物
地点:都安石、三江石、展区
内容:了解观赏石和文物的区别
10:30
奇石欣赏
地点:大化石、摩尔石展区
内容:欣赏具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自然奇石
11:00
“赏石十二字诀”
地点:奇石馆二楼
内容:初识“赏石十二字诀”,体会赏石的乐趣
奇石馆二楼
→
11:30
总结分享
地点:奇石馆三楼
内容:总结今日所获,分享既是收获
12:00
返程
地点:奇石馆门口
内容:家长接孩子回家或者专车接送回学校
1、注意学生文明素质,爱护公共财物
2、博物馆里注意保持安静
3、注意跟队,不要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