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话题
创建圈子
关注研学浙江,
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
和浙江广电集团联合开办的
大型研学旅游专栏节目《研学浙江》
开 播 啦!
👏 👏 👏
△浙江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图左)
和主持人超超(图右)
今天是我们节目开播的第一期,
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先生,
作为我们本期节目的特约嘉宾
和浙江少儿频道主持人超超
一起来聊聊我省推进
中小学研学旅游的相关话题。
Q
今年暑期间,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等10部门推出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研学旅行最近几年,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热搜词,原因在哪里呢?
韩平:回答此问题要搞清楚为何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研学旅行: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从大的方面来说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有三个目的:激发家国情怀、培养实践能力、锻造意志品格。
家国情怀——帮助中小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解省情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家国情怀,更好感受“诗画浙江”和祖国大好河山,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在没有铃声的课堂中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
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品格高尚、富有爱心。
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育界的呼吁,也为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成为社会共识。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冷冰冰的分,更要关注活生生的人。分数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知识的传授可以在学校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走出校园,走出家门,亲近自然,走向社会。我们的孩子缺少这样的平台锻炼,我们的家长缺少这方面的了解。开展研学旅行为弥补缺失创造了平台和可能。对于浙江来说,开展研学旅行,得天独厚,因为我们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这么说,家国情怀是从脚下最亲近的土地开始培养的。
在此,感谢家长、社会各界的的支持和认同。大家的支持,是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前行的不竭动力。
Q
研学旅行如何来理解?提到研学旅行大家似乎感觉涉及面非常的宽,现在旅行市场上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套进来,这一点如何理解和理清呢?
韩平: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和指导推动,以培养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学校组织的集体旅行或家庭亲子旅行、安排在外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要抓住或明确几个关键点:它是一种学习活动、一种校外活动、一种实践活动、一种体验活动、一种旅行活动(住宿)。
研学旅行与旅游有共性,都是旅行体验。但也有所不同。旅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有教育目标、有实践任务、有研学课程),虽然孩子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会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但研学旅行要做的是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增加这种见识、加强这种陶冶,希望能以同样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当然会更低一些),让学生获得更多。
Q
目前,研学旅行在全国范围开展,浙江的研学旅行实施意见有何特色?
韩平:浙江的研学旅行实施意见有四点特色比较明显:
1.研学操作规范化。浙江的研学旅行实施意见细化了营地基地认定标准,基地9条基本条件,营地再加11条基本条件。在认定中有明确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有规范要求。
2.研学组织多元化。除了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特别鼓励开展家庭亲子研学旅行。充分利用家庭旅行多样性、灵活性、简易性等特点,大力鼓励和引导各中小学生家庭,利用寒暑假期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外出研学旅行。
3.研学服务人性化。
4.研学评价便捷化。
借鉴温州市鹿城区基于“学生社会大课堂” 智能微信平台的研学服务和评价运作模式,积极建立并完善集信息提供、课程呈现、活动记录、评价反馈等板块于一体闭环运行的研学活动服务和评价体系。积极为家庭带领孩子参加省内外研学活动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支撑,为家庭亲子研学旅行提供实时记录。努力实现研学旅行分层级、分区域、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全方位的活动反馈评价。
Q
很多学生、家长很关注我省研学旅行,想了解浙江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计划怎样推进?接下来我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据您了解,哪些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和把握的?
韩平:总体安排如下:
确定湖州市及9个县(市、区)为整体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市县。
2018年,各县(市、区)要分别确定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以上学校先行试点。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各设区市应至少有1个县(市、区)整体推行。
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所有市、县(市、区)铺开。
研学旅行涉及方方面面,首先要做好三大基础建设。包括营地基地建设,线路设计开发,课程开发建设,重点是先解决研学旅行去哪里,怎么去,学什么的问题。
1.研学营地基地建设。我省用5年左右时间,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营地2个以上、全国基地20个以上。遴选公布省级营地10个以上、省级基地100个以上。目前我省营地基地已启动申报,以后每年遴选公布一批。
2.研学线路设计。两种形式的线路:
(1)营地辐射式研学线路。打造以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核心、周边基地为辐射圈的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群。
(2)主题串连式研学线路。各地围绕“红色之旅”、 “生态之旅”、 “文化之旅”、 “活力之旅”主题,精心筛选打造面向本区域的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3.研学实践课程开发建设。
(1)建立区域性研学课程体系(地方课程)。以“学天下、行天下、成天下”为主线,以“行走家乡、揽胜祖国、放眼世界”为路径,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2)精心设计学校研学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3)营地基地研学课程要求(营地基地课程)。至少具备一个研学旅行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
需重点关注和把握的:
1.研学实效。让学生真正有收获。
2.评价跟进。让家长真正有促动。
3.安全保障。安全问题绝不能放松要求,也不能瞻前顾后。安全问题的顾虑和压力主要在学校。学校在推进研学旅行上要真正有行动。
这里我特别要说一下,现在有许多社会力量积极性很高,希望参与研学旅行这项工作,我们当然欢迎。但我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围绕我们的目标来做,尤其是活动的意义、课程的质量、适合的价格和有保障的安全等等,要精心打造,事先要充分论证,不要盲目投资。
Q
作为家长,特别关心的还有两个问题:研学旅行会增加学生家庭负担吗?研学实践活动如何评价运用?
韩平:一是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坚持公益性质,家庭会承担一定的费用,但是研学旅行只能收取基本费用,不得开展以针对学生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二是门票减免优惠落实。交通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场馆、景区、景点的门票实施减免政策;公布为省级营地、基地的,均须按不高于准入条件明确的减免标准予以减免门票、活动等费用。
研学实践活动如何评价运用?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我们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学生研学旅行成果展评活动,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及成效要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Q
最后请您谈谈对我们《研学浙江》节目有哪些期许?
韩平:浙江电视台少儿频道开辟《研学浙江》这档节目很有意义,省教育厅全力支持。
对《研学浙江》,我有三个期待:
1.期待《研学浙江》能成为中小学生开阔视野、参与实践、喜闻乐见的一档黄金节目。
2.期待《研学浙江》能成为引领学校、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引领社会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的很好的宣传阵地。
3.期待通过《研学浙江》栏目,让更多适合中小学生的社会教育资源参与进来,整合起来,提升起来,真正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有机统一。
祝愿我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积极健康发展,祝愿《研学浙江》越办越好!